市场监管总局最新表态:27日,市场监管总局发表公告称,已将评估结果通报高通,期望继续与高通沟通,在审查期限内找到合适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高通和恩智浦是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交易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依据《反垄断法》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对该交易进行了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与高通就如何消除交易对市场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磋商。市场监管总局对高通最新提交的附加限制性条件方案进行了市场评估,以确定该方案能否有效减少集中对市场竞争产生的排除、限制竞争影响。评估结果表明,高通的最新方案不能解决竞争关注,市场监管总局已将评估结果通报高通,期望继续与高通沟通,在审查期限内找到合适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次集中的进一步审查阶段截止日是2018年8月15日,进一步审查阶段延长期截止日是2018年10月14日。
市场监管总局注意到,高通和恩智浦因双方约定的交易期限到期而决定放弃本次交易,对此表示遗憾。市场监管总局尊重交易双方的选择。审查过程中,市场监管总局与高通公司始终保持了良好沟通,对高通公司的积极配合予以赞赏。
美国时间7月25日,因在截止日期之前未获得中国商务部审批许可,高通宣布放弃收购恩智浦,启动不超过3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为此,高通不得不向恩智浦支付高达20亿美元的分手费。
至此,这场历时19个月、涉及多个芯片巨头、由9个国家共同监管审核的“芯片史上最大并购案”,终于以遗憾落幕。
事件回顾:一波三折,高通终折戟
2016年10月,高通高调宣布将以约3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最大的汽车芯片提供商——恩智浦半导体。
由于两家公司均是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半导体企业,根据相关规定,这起并购案必须获得包括美国、中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在内的9个国家监管部门的批准。
给高通下第一个“门槛”的是欧盟。
2017年6月,由于担心二者合并可能会造成基频芯片、移动支付安全芯片、NFC等的捆绑销售现象,加之起有可能会垄断车用半导体市场,欧盟以高通和恩智浦未提供相关信息为由对并购案暂停审查。
同年8月,欧盟在重启审核后,再次以相同的理由暂停审查。
2018年1月18日,欧盟做出最终决定,通过审核。
2018年4月17日,中国商务部要求高通撤回此前提交的反垄断审查申请,并重新提交反垄断审查申请。
7月25日高通对外正式宣布,放弃收购。
内外交困,高通急需破局
曾经,在手机芯片领域,无论市场份额还是技术层面高通都堪称“独裁者”,为此它拒绝向其他芯片设计公司进行授权,转而直接向手机厂商进行收费。
对于手机厂商而言,使用高通的芯片需要支付5%的CDMA系列技术许可费;即便不使用其芯片,也仍需要支付5.75%的许可费,这无异于强制手机厂商使用其芯片。以苹果为例,一年20亿美元的授权使用费让它近些年和高通貌合神离,转而与英特尔、联发科愈发亲近。
另一方面,以苹果、三星、华为等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也在大力自主研发芯片,意图摆脱对于高通的依赖。其中,三星在今年的Galaxy S9中已经减少了高通芯片的使用,并计划将其自主研发的芯片对外出售给更多手机厂商。华为则从2014年到2017年的Mate系列全部采用了其自主研发的华为麒麟芯片。
不难看出,在市场作用力的影响下,高通急需为自己找到新的出口,既能应付即将到来的下游流失,又能寻求到新的发力市场,比如对恩智浦的收购,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曲折。
恩智浦不是那根“稻草”,它成了高通的泡沫
恩智浦来自荷兰,全名恩智浦半导体公司,由飞利浦创办于1953年,它的前身是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部,旗下拥有知名小家电产品飞利浦电吹风、电动牙刷等。恩智浦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主要业务是提供半导体系统的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包括手机、个人媒体播放器、电视、汽车等电子设备等。并且,恩智浦是车用半导体解决方案与通用微型控制器(MCU)的市场龙头老大。
高通一直以来的主营业务分为QCT(高通半导体业务术)和QTL(高通技术许可业务)两大部分,这与恩智浦既有的优势领域不谋而合,而恩智浦的汽车芯片技术对高通而言也极具吸引力。
可以说,如果顺利完成对恩智浦的收购,在5G及物联网发展的背景下,高通既能解决自己当下的困局,减轻对智能手机业务的依赖性,增强技术壁垒,又将会在智能出行、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拥有更有话语权。
然而,最终,恩智浦没有成为高通的那根“稻草”,而是成为了绚丽又短暂的泡沫。
收购受阻,中国IC产业是喜是忧?
高通是老牌的通信方案解决公司,毫无疑问在过去它影响了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通信、智能产业的发展,然而对高通既有技术的依赖,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今天阻碍各国自有技术与智能创造、创新的屏障。
2016年10月高通宣布斥资47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时,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就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中国商务部应否决掉这个收购案。这种国外大公司抱团占据高端市场的做法,基本封死了正在成长的本土IC(集成电路)企业的出路。”
此次高通梦破,推翻了全球半导体产业命门被寡头把持的局面,初看也的确为中国本土IC产业赢了更多时间和市场空间,尤其在国家大力进行5G布局以及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背景下,有利于在短期内促进IC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
但不容松懈的是,我国IC产业的基础竞争力仍然不够坚实,通信类IC产品虽然占据市场更多份额,但自主研发的高技术含量产品仍是软肋,而随着5G的快速发展,这类IC产品势必将成为市场最大的需求。可以说,中国IC企业在和5G赛跑,和全球的开发者赛跑。
而消费类的IC产品目前市场占比不高,也不能满足更多的智能场景,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中小IC企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甚至是多方联合,为自己争取市场占有率,达成商业转化。
中国商务部回应
针对高通收购恩智浦未获得中方监管机构审批通过的情况,7月26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具体情况可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详细了解。“该案属于反垄断执法问题,与中美经贸无关。”
7月25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就上述问题回答提问时指出,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交易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中方有关部门正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依法对高通公司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的股权案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中国的有关部门与高通公司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沟通。
最后
高通CEO Steve Mollenkopf曾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高通可以在没有恩智浦的情况下繁荣发展,因为高通仍然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以及对未来拥有清晰的战略规划,这一点高通2018财年第三财季财报4%的营收同比增长,41%的利润同步增长大概是最好的证明。
路漫漫其修远兮。高通这一场寻梦之旅,虽然以失败告终,却不得不说,这为中国乃至全球的IC产业发展打了一剂振奋剂。在5G的布局背景下,相信真正的IC之争才刚刚开启。
延伸阅读:高通收购NXP交易的过程一波三折
交易的过程一波三折。先是恩智浦半导体股东Elliott Management和Ramius Advisors相继反对该交易,称高通严重低估了恩智浦半导体的价值。为此,高通不得不将收购价格一再提高,直到440亿美元的位置,约合每股127.50美元。
监管则是另一个主要阻碍。
2017年6月,欧盟方面表示,由于担心并购可能损害竞争,对这宗收购案展开了深入调查。直到今年1月,欧盟方面才批准了高通对恩智浦的收购。然而中国商务部又是高通无法跨过的另一道坎。7月25日,外交部回应“是否会批准高通收购恩智浦”时称,中方有关部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规定,依法对收购案进行审查。但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高通基本没有机会通过审查。
对于高通而言,收购恩智浦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在传统业务之外带来新的增长点。
一直以来,高通的主营业务分为QCT、QTL两大部分,即CDMA业务和技术授权业务。依靠常年积累的专利,QTL业务线在2013、2014和2015财年分别为其贡献了30%、29%和31%的业务营收。其中主要的客户就包括了全球各地的手机品牌们。
然而随着手机厂商技术力量的不断提升,苹果、三星、华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芯片,对高通的依赖大大减小。此前有消息称,苹果公司将放弃采用高通的芯片作为下一代iPhone的芯片,转而使用英特尔公司的调制解调器。与此同时,在智能手机市场逐渐接近天花板的今天,高通作为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赢家之一,也难免会受到市场增长乏力的影响。
恩智浦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其业务范围涵盖了汽车、物联网以及安全身份认证等领域。这些方向都可以和高通的现有业务形成互补,从而拓展高通的业务范围。不过,随着这宗收购案的流产,高通似乎要另辟蹊径来保持自身的发展势头了。
受此消息影响,恩智浦的股价在美国时间7月25日下挫,最低时跌幅达到了5.59%,收盘报每股98.37美元;而高通的股价则为每股59.42美元。
高通周三发布了该公司截至2018年6月24日的2018财年第三财季财报。财报显示,高通第三财季营收为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4亿美元增长4%;净利润为12.1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净利润为8.66亿美元增长41%。
高通同时宣布,将在周三收购恩智浦的交易截止日结束之后,终止收购恩智浦。恩智浦将有权获得20亿美元的分手费。高通将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支付这笔分手费。
在财报新闻稿之中,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表示,在协议到期之后,高通将放弃对恩智浦的收购。根据收购协议,高通需要在纽约时间7月25日23:59分之前完成收购,然而如果不能够通过中国商务部的批准,这笔交易将会落空。该交易价值440亿美元。
尽管理论上高通仍然有在最后时刻扭转局势的可能,但公司高层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结果。莫伦科夫表示:“我们认为,公司继续前进、减少业务中的不确定性,并专注于业务本身,才是公司应该做的事情。”他认为,这种大规模收购的持续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更大的风险。
北京时间中午12:00,收购协议正式到期。相关部门的许可并未下达,这意味着收购案以失败告终。
这笔收购早在2016年10月就被高通方面提出,当时开出的价码为380亿美元,约合每股110美元。
交易的过程一波三折。先是恩智浦半导体股东Elliott Management和Ramius Advisors相继反对该交易,称高通严重低估了恩智浦半导体的价值。为此,高通不得不将收购价格一再提高,直到440亿美元的位置,约合每股127.50美元。
------转自半导体观察IC